fbpx

Facebook廣告競價機制

Facebook廣告如何競價?

今天我們來探討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強大的Facebook廣告計價方式到底是根據甚麼擬定的,相信這早已是無數人長久以來最大的困擾,畢竟每個月隨便就動輒上萬元的廣告費用,如果無法掌握確切的花在刀子口上,長期下來真的是不容小覷的金額啊!看完這篇文章,希望能夠讓大家在未來更能夠掌握每筆預算的有效運用。

其實Facebook廣告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樣的簡單,每一次的廣告投放,或是接收到廣告的客群,兩者之間都早已經過Facebook系統無數的競爭比較才決定最後呈現的結果,一切都是以滿足廣告主的最大利益以及消費者的最佳體驗為考量主軸。比方說一位28歲的台中女性,也許同時身為數則廣告的目標受眾,這時Facebook就會針對各廣告開始競價比較,再加上”廣告對受眾吸引程度”、”與受眾本身的相關性”、”受眾可能會對這則廣告採取動作的機率”等等做出最後決定,至於這些數據從何而來?如何定義?下面我們來一一說明。

投標價

在廣告主每次投放廣告時,都必定需要經過演算的調配,正確的觀念應該是:消費者達到預期動作所願意支付的金額。而廣告的形式有很多種,個別也有不同的收費方式,不過系統都會轉換成相同計價方式(每千次有效廣告曝光成本/eCPM)方便做出公正比較。當系統得出得標廣告時,支付費用會以所有其他未得標廣告的利益損失計算,以防削價取巧的問題,不過這一切都不會高於所設定的預算上限。

相關性分數

Facebook非常重視消費者體驗,因此所呈現出的內容必須是用戶有興趣的、與他切身相關的,藉由這些因素做一個比較性的分數呈現,主要是預期用戶的反應,點擊按讚分享會使得正向加分,而檢舉、隱藏、點選不想看到這則貼文,則是負面扣分,這些的依據是根據Facebook設定的一套演算法,可以根據龐大數據得出預期成果。另外還需特別提及一點就是,根據這套演算法,可將不同類型的廣告投放給可能會採取不同動作的人,像是我幾乎不理會Facebook廣告,那麼我可能比較容易看到觸及廣告(僅僅顯示),轉換類的就會出現在容易在Facebook廣告購買之類的用戶版面出現。

最後提醒一些重點,看完上面的計價方式後,千萬不要有付錢是老大的心態,這只是一個考量的依據,真正決勝的絕對還是在於廣告的內容跟投放對象的正確性。再來是Facebook的演算規則,其實沒有人可以百分百掌握,畢竟直到現在規則還一直在變,很多細項我們是無從得知的,可是不變的法則是固定的,那就是認清自己最正確的受眾、打造出貼切他們所需的最佳內容,做到這些,射不到太陽也必能命中老鷹!

-Ethan

返回頂端